《东华大学报》
出版时间:2017-12-15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唱好年终考核这台“重头戏”本报评论员 华 平





  年关岁末,毫无疑问,年终考核为各单位干部和教职员工的“重头戏”。然而要让年终总结、述职和测评不走过场,真正有效发挥其正向激励导引作用,除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外,更重要的是,报出实情来、考出民心来、测出作风来。
  报出实情来———年终汇报不能流于假大空的形式主义。经过一年的努力,谁不想获评优秀,谁不想得到师生、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赞赏,因此,不少同志在总结汇报时,对于成绩极尽夸耀之能事,对于问题语焉不详一笔带过。毋庸讳言,年终总结肯定成绩、经验是必要的,但查找和反思问题更为重要。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将错误当作肥料,把问题变为责任,才能凝聚力量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上新台阶;而那种掩耳盗铃瞒天过海式的考核汇报,到头来只能是自欺欺人,固步自封。
  考出民心来———年终考核要让群众当“考官”。现在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大多采取领导和组织部门听取相关单位领导班子汇报的方式,毋容置疑,这种形式很有必要,但这种“一锤定音式”考核还很难得出一个全面正确的结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优劣、品行好坏、能力强弱,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平时俯下身子“身入群众”,多听听师生意见,让群众当“考官”,让师生为领导干部“过过磅”,才能把年终考核变成一项“民心工程”,才能倒逼领导干部把各项工作做到师生的心坎里,写在坚实的大地上。
  测出作风来———述职测评要坚持实事求是。有的同志工作作风漂浮,但是做人八面玲珑,善于经营“人缘”“票缘”,因而在考评时往往能获得高票;而那些一门心思琢磨工作,为人处事原则性强,不太念及人情社会的潜规则的同志,往往在民主测评时不受待见。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不良效应,笔者认为只有每位考评同志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要求,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荡涤灵魂、消淤祛邪,树立公心,甩掉私心,为最优秀的人投上一票,才能切实发挥考核测评“风向标”“导向仪”的作用。

东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09009次访问,全刊已有2640539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