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报》
出版时间:2017-09-30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大学文化 致敬大师精神

我校原创大师剧《钱宝钧》再度上演





  文革期间钱宝钧(中)带着小儿子钱诚(右)、学生王庆瑞在实验室坚持研发纤维热机械分析仪


  本报讯(记者孙庆华)“我和您一样,既在乎我个人的尊严,更在乎国家的尊严!”“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我校原创大师剧《钱宝钧》17-19日在松江校区锦绣会堂再度上演,观众被钱宝钧先生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
  1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兄弟高校相关负责人与我校2017级新生、新进教师及松江大学城高校师生代表观看了演出。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慰问了全体演职人员。
  该剧以我国化学纤维学科奠基人,著名纤维科学家、教育家,华东纺织工学院院长、中国纺织大学名誉校长钱宝钧先生为原型,通过一位年轻编剧与主人公穿越式对话的形式铺展剧情,精彩再现了钱宝钧“胸怀家国、献身科研、淡泊名利、培育后学”的感人人生,艺术诠释了钱宝钧等一代大师的报国梦想、教育理念、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细腻表达了钱宝钧先生对祖国、对事业、对师生、对家人深沉而隽永的爱,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的高校原创话剧作品。
  本次演出工作得到了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力支持,演员均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2015级学生。为确保演出品质,参演师生克服个人困难,团结协作,主动放弃暑期休息。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表演系青年教师章丹丹担任导演,她带病执导,全身心投入排演工作。章丹丹老师说,这次《钱宝钧》剧在演出阵容上全部由学校表演系师生担纲,在参演过程中,2015级表演专业的每一位学生都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矢志报国、深入科研、无私育人的崇高精神。整个排演过程历时两个多月,无疑是对大师精神最贴近、最鲜活的传承,更是戏剧精神发挥德育功能的生动展示。她说,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魅力,使文化产生浸润人心、启迪意志的影响力。
  老年钱宝钧饰演者迟云龙同学第一次尝试饰演年龄跨度大的人物,他开始觉得很困难,因为年代久远且饰演对象远离自己的生活。“困难来了,怕什么,迎着困难上,战胜它,克服它!”迟云龙觉得钱老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是钱老的精神激励着自己战胜了困难。
  赵子曼在剧中饰演中年王箴一角,剧中王箴为了支持钱老的事业,一个人挑起家庭重任,无怨无悔。有压力才有动力,她说,演员就是要尝遍酸甜苦辣才能更好地演绎角色,也感恩能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参与学校原创大师剧的创作。
  本次大师剧《钱宝钧》演出活动是我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近3000名新生观演。材料学院2017级新生朱淑婷告诉记者,钱宝钧于抗日战争爆发的国难当头之时毅然回国的选择令人热血澎湃。即使面对国外的诱惑、在现实中遭遇打压,他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科学救国的梦想。“只要我们不失志气,就能开拓出自己的化纤研究道路!”钱先生心无旁骛,一心念国。如今我们能在东华延续钱先生那代人的报国梦想何其幸运!
  服设1703班廖钡琦说,初到东华,通过话剧了解钱宝钧这位在纺织化纤领域勤耕不辍的老前辈,让人肃然起敬。他不求名利,为了纤维科学和纺织教育,在困难时期仍坚持做实验,他的可敬之处不只在律己,更在爱人爱学生。他关心帮助学生,无愧于“老师”这个沉甸甸的名称。
  李崟同学激动地说,作为材料学院新生,看完话剧后,为身为新东华人更加感到自豪与骄傲!钱宝钧人生的缩影在舞台方寸之间绽放光彩,给台下的青年学生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不忘初心,我们要牢记吃水不忘不忘挖井人的道理。
  该剧2014年启动创作,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集结了钱老家属、学生、同事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校内外资源,为上海高校“大师剧”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教师节期间在我校松江校区首演,并作为上海市教师节庆祝主题活动在上海戏剧学院公演,迄今已面向社会观众及高校师生公演10场,观众达1万3千余人次,受到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及好评。
  为更好地传承大师精神,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学校已将原创大师剧《钱宝钧》列入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环节,通过教师节、新生入学和新教师上岗教育等节点,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和思政治育作用。

东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7057次访问,全刊已有26446865次访问